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成长机会
周彦君、刘洋分别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、天普大学世界名校;
先后有2名就读该校的学子考上清华、北大;
曾胤摘得国际记忆大师称号,1名同学获得达川区中考第一名,5年内有31名初中就读该校的学子考出600分以上的好成绩;
3年前,小升初入口优生数仅9人、及格人数不到60人;2021年中考,90名学生圆梦省一级示范中学,173名学子达到省市重点学校联招线
沉甸甸的成绩单,很难与这所只有“三流”生源入口的学校相关联。但就是这样一所并不起眼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,教学质量呈跳跃式上升,创造了10连升的办学奇迹,同学们在这里找回了成功的自信,重新迸发出炽热的生命火花。
怀着强烈的好奇心,日前,记者深入到达川区华英学校探寻其成功的密码。
国学诵读。
赏识教育
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
在与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余年的高老师交流时,他感慨良多,称以前一直想不通学校“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”的这个决定,所教班70%的学生数学得分在30分以下,学生听不懂又有厌学情绪,连他自己都有些想放弃。但教务处天天检查通报辅导情况,还要追问最后10名学生的表现,学校在考核时也把评价重心放在排名后40%的学生身上,要求优先谈话沟通、优先检查作业,同时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,为其加油打气。令他万分惊喜的是,在今年中考中,所教班70%左右的学生竟然达到B以上等级,还有3名学生实现了A以上等级的奋斗目标。
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。
学校有条“铁令”,不按要求落实后进生关爱行动的教师,哪怕是市、区级骨干,也坚决不留情面,及时予以辞退。“原来我真的不相信可以改变这些学生,但在学校的强力推动下,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后进生,不断挖掘他们的闪光点。教了这么多年的书,终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只要心中没有差生,每一位学生都能教好,这个好不是每个人都上重点,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,只要他们肯努力,就会有奇迹出现。”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道。
发放奖学金。
探讨问题。
分层教学
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
长期以来,分层式教学一直是家长、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。在一些家长眼里,分层教学就是学校放弃一部分学生去成就另一部分学生的一个借口;在学校层面,好、中、后进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里是否有利于教学,一直在实践中遭遇着尴尬甚至搁浅,分层教学的积弊也因此被无限地放大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华英学校的分层式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家长的顾虑和学校的困惑。
李燕去年小学毕业,通过父母的朋友介绍到华英学校就读。按照父母当初的想法,初中混三年也就算了。针对李燕的学习现状,年级组将其分到“希望班”。像李燕这样的学生差不多都有一些共同点,习惯差、很自卑、底子薄,很多知识点需要从小学讲起,而且要反复学、反复练。学校专门安排吃苦耐劳、工作细致、富有爱心的老师天天跟踪分析,随时谈心谈话,及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。德育处也优先到“希望班”开展主题讲座,每周设立“进步奖”,学生达到了目标就可以得到自己选择的小奖品。期末考试后,李燕受到通报表扬,其原因是她的进步非常明显。
据了解,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“少表扬优秀生,多奖励进步生!”
当问及分层教学是否影响教师情绪和学生心理时,分管教学的赵主任坦言:“分层只是一种方式,更多是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。学校在评先选优时,会优先考虑担任 希望班 的老师。学校始终坚持一个原则,有本事把希望班教好、有能力让学生坚持学下去的老师就是优秀老师。”
在现场,记者感触较深的是学校十分重视后进生的转化,这与长时间关注升学率、优秀率的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反思课。“我们不想过多作数据对比,只想通过一次次唤醒,让这些学习上的 弱势群体 得到更多的尊重,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看到未来、看到希望。”学校董事长、校长刘清女士的话,充满着温情。
内务整理。
早操锻炼。
校园晨读。
爱生如子
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
分管德育的于副校长将记者引到校风校训墙,“视校如家 爱生如子”的教风赫然映入眼帘,旁边是孔子塑像,让人自然联想到“有教无类”这四个字来。
于副校长刚到学校不久,但对这里的老师打心眼里佩服:“他们太辛苦、太敬业了,真的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子女。”据了解,学校80%的学生家长都在外务工,还有不少单亲家庭,在这其中最容易产生“问题学生”。
刘源小时候意外摔成脑震荡,损伤了记忆力,加之上小学时常被同学误解和嘲讽,造成他性格孤僻,有什么委屈常以自残的方式发泄。班主任何老师向远在外地打工的刘源母亲了解情况后,开始了“21天成长计划”,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,并在全班表扬他、奖励他;课余时间经常谈心谈话聊他感兴趣的事,晚上查寝时问寒问暖帮助他改变卫生习惯,还陪他一起参加早操运动 一个月、两个月,刘源久闭的心扉慢慢打开,变得开朗自信了。刘源的母亲非常开心,说回来一定要好好地看看儿子、好好地感谢老师。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何老师感慨万千,自称收到了班级管理的第一桶金。
“终于放暑假了,能和家人回老家一趟!”何老师的话虽很简短,但能让人感觉得出她对家庭的深深愧疚。
“把所谓头痛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娃儿,你就不会那么头痛了。”学校工会杜主席一语道出了“润物细无声”的真谛。
拔河比赛。
课外活动。
美术实作室。
核心素养
细微之处见真章
随意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,见不到任何纸屑、食品包装袋等废弃垃圾。教室里、寝室里,学习用品、生活物件怎么摆放,都有着基本的规范,并且天天有评比;平日在家里不爱做家务活的,在这里都要将被子折叠成方方正正的“豆腐方块”;每位学生必须轮流做一次值日班长,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或志愿活动;晨间的国学诵读、午间的国学歌曲学唱、晚间的百家讲坛节目收看,都将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点滴渗透;国旗护卫队训练、武术防身学习、播音主持培训 每天的兴趣活动课活跃了校园生活。
王副校长对4月来校参加“一日行”家长代表的感言,至今还记忆犹新:“没想到曾经一天也离不开父母的孩子越来越懂事了,没想到孩子能开心快乐主动想学了,没想到这里的老师都充满了激情。我以前认为娃儿成绩差就会受冷落,是华英学校的老师改变了我的看法。”记者还了解到,学校设置了一个有趣的奖励:当天表现好、全班都完成了学习任务的班级,班主任老师可给予放假一节课的“奖励”。
树立学生自信,培养学生自主,引导学生自励,鼓励学生自强,这是华英学校一班人始终坚持的教育梦想。
“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,学校将在规范办学、诚信办学的同时,拿良心做舟,用责任作桨,静待每一朵花蕾慢慢绽放。目前,我们也正在考察教育集团加盟,在后进生管理、高效课堂、传统文化教育、国防教育等方面引入特色,打造品牌教育,力争3—5年跻身名校行列,让每位学生想成功、能成功!”刘清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《达州日报·教育周刊》
7月3日详细报道
作者: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礼全
编辑:刘礼全